![]() 华人老板与留学生之间的尴尬 是事实还是误解? 不少华人老板反映,选择兼职的留学生当中,一部分除了西语良好之外,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错,但也有一部分留学生印证了“百无一用是书生”,除了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以外,现实工作中的小问题就能将其难倒,“学生气”太重,而另一部分连西班牙语都说不溜的留学生更是让华人老板大跌眼镜。而留学生这方面,又有人表示,华人老板中也有一部分人“自我感觉”太过良好,其观点意见不接受任何质疑,轻易对人下判断,总是在言语中流露出对留学生的“不看好”,并认为“读书无用”。 对于这样的“矛盾”,有过类似体验的人都不觉得陌生,那么,追溯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互相质疑”和“意识矛盾”呢? 通过走访不难发现,最重要的问题是,在西班牙当地旅居工作的华人与初来乍到、“幼鸟离巢”的留学生之间,隔着一条叫“经历”的河,由于缺乏相互的换位体验和理解,最终造成了“彼岸和此岸的重重障碍和误解”。 小迪是一名在巴塞罗那留学的中国学生,在取得第一个经济相关的硕士学位之后,家人希望其再申请一个管理类型的硕士学位,于是,小迪在攻读第二个硕士学位期间,决定利用课余时间寻找兼职,很快,一名当地有丰富经验的华人中文老师就将小迪“收至麾下”,小迪从此走上了兼职语言老师之路,不仅仅为有需要的西班牙人提供汉语教学服务,还为有需要的中国留学生提供西班牙语辅导。 入职之初,双方谈好每天上午四小时教学时间,每周五天,按照教学时间结算薪水,如此一来,小迪每天下午都在图书馆准备论文,晚上进行硕士课程。而到了周末,小迪更是将全部时间用来复习自己的硕士课程,并且为接下来一周的汉语、西班牙语教学备课。然而,好景不长,两个多月之后,带小迪入行的语言课老板表示,希望小迪能够在每天下午也为学生进行语言辅导课,同样按照课时增加薪水,小迪一听就对这位语言课程的“带领人”表示,自己还有硕士课程,每天虽然是晚间上课,但下午的时间需要用来复习预习,还要撰写论文,而自己又不愿意做一名“不负责任的”语言老师,每次为学生补习汉语或西班牙语之前,都需要认真备课,所有时间核算下来,只有每天上午可以工作,所以,下午不能够加课,也不愿意为了多挣下午的课时钱而耽误学业。然而,这位组办语言教学的老板却变了脸,并不相信小迪的解释,还说“你们这些留学生我是知道的,家里都有给生活费,出来兼职无非就是赚更多的零花钱,去玩!去消费!我也不是只认识你一个硕士生,为什么别人都有那么多时间,一到你这里,就说学业忙!”这位老板还认为,小迪之所以不愿意下午加课,是因为贪图享乐,只想上午赚钱,下午娱乐,晚上随便上上课,最后混个文凭。小迪再三解释,老板还是不相信,最终这件事不了了之,虽然没有加课,但却在两人心中都埋下了误解的种子,在随后的工作当中,这位老板也时常拿小迪开涮,经常开口就是“你们这些留学生......”,最后,可以说小迪“内心脆弱”,选择了辞职,双方闹的非常不愉快。 那么,到底为什么华人老板和留学生之间的“互相不理解”会如此“坚固”?曾在仓库区工作过的小周表示,自己刚刚开始兼职之初,也像一部分留学生一样,因为一部分华人老板表示“不了解留学生的世界,就是觉得读书没用,留学生在浪费家里的资金,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能力较弱”而感到委屈生气,甚至觉得这部分华人老板太过片面,自己有钱开了公司就武断地评判他人,但是,随着在这家公司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小周与公司老板接触越来越多之后,经过一定的了解,小周渐渐地打开了心结,并意识到自己确实多有不足。据小周描述,这家公司的老板算是众多华人老板中的一个缩影,这位旅居西班牙多年的华人在刚刚抵达这里之时,年纪很轻,甚至与现在刚来念大学的留学生年纪相仿,那时候,这位华人老板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洗碗工,无论春夏秋冬,都必须保证速度,有时候稍微慢了一点,就会得到一顿劈头盖脸的指责,后来又当过搬运工......是在经历了重重艰难的工作环境和磨练之后,才在最后靠自己的努力创办了一家公司。一路不靠念书获得办公室职位、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卖力工作打拼才有了自己公司的华人老板,自然会更加看重实际的工作能力,而小周却因为刚从校园踏入社会,缺乏实战经验而在工作中像个孩子,如此一来,老板就常常半开玩笑的问小周:“你说,你父母送你出国读书有什么用呢?你还是什么都不会。”然而,小周却并没有像一部分留学生那样有所抱怨,他表示:“老板有他自己的人生经历,能有今天的成绩也是他自己打拼出来的,尽管我学历高,他学历低,但他就是有闪光点是我没有的,我就是工作能力不强,没什么好抱怨的,多看多学工作能力强的同事就是了。” 如此看来,双方之间的“误解”其实是源于双方的生活经历,基本上大部分的留学生都是一直待在象牙塔当中,选择兼职进入社会之后,常常会因为缺乏经验而出现工作失误,而华人老板因为经验丰富,在其眼中看来,这“小小的问题”竟然难住了留学生,难免无法理解,于是“你说你读书有什么用、留学生啊什么都不会”之类的言论自然也就产生了,而留学生因为缺乏对当地华人艰辛奋斗过程的了解,自然会觉得老板的言论“太过分”。 不可否认,一部分华人老板对于中国留学生的评价有一部分是对的,这样只会花钱,学无所成又把工作当儿戏、缺乏责任感的留学生确实存在,但更多的留学生,却是在“硕士变斗士”的道路上走着,而一部分对留学生“意见满满”的华人老板却不了解这一面“难以描述的艰辛画面”。 阿如是一名在马德里留学的硕士生,由于专业较难,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可以算是吃尽苦头,每天除了上课之外,就是兼职和图书馆,每逢考试或论文期间,更是与许多留学生一样,“老干妈辣椒夹面包”变成了每天的主食,为了节省下更多的时间撰写论文、复习考试,遇到了冬天限制暖气使用的房东,就只能裹着棉被窝在家里,只留两只手在键盘上敲打、翻书,考试期间为了不耽误看书时间每天吃泡面、面包、喝冷水在留学生当中更是司空见惯,一些独自居住的留学生因为没有家人的照顾,甚至在生病倒下之前都要硬撑着先为自己在床边摆好水和干粮,才敢倒下。然而,许多留学生付出的努力都是为了换取在一部分华人老板眼中“毫无用处”的一纸文凭,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每当有当地华人老板说起“你们这些留学生,出来一两年,旅游一下,兼职一下,就拿了文凭。”这类话时,许多留学生非常难以接受。 归根到底,是双方各自经历不同,又都没有设身处地的在对方的生活中体验过,都觉得自己不容易,都觉得对方“有问题”。如果都能做一天彼此,经历了彼此的生活,大概就不会轻易的否定彼此。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在各个中国公司兼职工作,真要改变“刻板印象”,最重要的还是放下那一文不值的“骄傲”,脚踏实地,用平和的心态去寻找华人老板的闪光点,毕竟别人的成功,总有你可以学习之处,走出象牙塔,社会也是课堂!而华人老板们也应该适当的注意表达,毕竟有时候一部分人嗤之以鼻的“毕业证”,是留学生们远离家乡、花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辛苦攻读才得来的“宝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