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侨讯播报消息(记者 祁曼)“有偿带物”这个词在现如今很多朋友的微信“朋友圈”中出现的频率恐怕早已是家常便饭了。据本报记者调查了解,尤其是对于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华人,留学生等群体大部分群体都有过帮人带物的经验。有的可以说是朋友之间相互帮忙,无偿帮助带一些物品往返于中国和西班牙各城市。但是,自“有偿带物”出现以后,很多朋友则是寻求机会借此机会“谋点儿小利”。但殊不知,无论是有偿还是无偿带物,因为违反海关规定或者严重违法的带物者被罚款,甚至判刑案件如今已经屡见不鲜了。 近日,常年生活在马德里的某华商林某就因帮人有偿带物而被中国海关扣押,同时要求对其进行罚款处置。其实林某所携带的并非什么违禁品,只不过是从国外帮人带回中国的奶粉。但是因为其携带的奶粉量超出了中国海关规定没有超出规定免税限量的,海关免税验放,超出规定免税或规定征税限量的,经海关审核准予征税放行。但对超出部分的征税数量,不得超过规定准予免税或征税的限量超出“自用、合理数量”范围的进出境行李物品,一般不予进境或比照货物相关规定办理手续。 本报记者温馨提醒广大旅西侨胞朋友以及留学生朋友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旅客携带的“自用、合理数量”范围,明确规定,旅客进出境行李物品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出入境刷品及音乐制品进出境,需要如实向海关申报的,予以收缴,或者责令退回,或者在海关监管下予以销毁或者进行技术处理。对于现场难以确定是否属于违禁性质的印刷品、音像制品,海关将皙时予以扣留,转交内容主管部门鉴定,并按相关结果进行处理。 |